
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學員參與科普列車活動
「好好玩喔!」
「第一次在火車上做實驗!」
「雖然頭有一點暈,但是這個體驗太特別了。」

學員們在火車車廂內進行科學實驗活動
為了打造更有趣的科學教育環境,激發學子探索科學的興趣,科技部與台鐵合作的科普環島列車邁入第五年,26日自台北站出發,途經板橋站、桃園站、新竹等站,預定展開4天的環島旅程。由科技部主導的「2020台灣科普環島列車」計畫,結合產、官、學、研界的動能,於各大站點和車上進行科學實驗,讓參與活動的學童在等候上車前、搭車時、下車後這三大時段,都可以參與、體驗各種有趣的科學活動。

與會來賓於桃園站進行交接儀式並合影留念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在推展科學教育亦不落人後,鼓勵市內各級學校積極參與科普活動,以為國家厚植科研人力。而長期與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合作的清華大學物理系戴明鳳教授,更是串連此次桃園、新竹站活動的靈魂人物。在戴老師的積極奔走下,桃園站外的擺攤活動號召了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桃園國中及武陵高中,參與科學實驗活動攤位設置。同時,邀請迴龍國中小(國小部)、義盛國小、介壽國小、埔心國小、中平國小、西門國小、南門國小及桃園國中數資班的師生,共同體驗此一別開盛面的科學饗宴。桃園市政府教育局主任秘書賴銀奎,也蒞臨桃園火車站活動現場,感謝所有工作人員的辛勞之外,也勉勵學子將來能以科學研究為志業,讓學研動能生生不息。

選修探究性課程「專題研究指導」學員在現場擺設攤位
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在戴教授的指導下,由選修探究性課程「專題研究指導」的學員,與致茂電子共同以「靜觀起電」為名,設置靜電、電路等體驗關卡。以帶領活動的方式,教導參與者遊戲背後的科學知識,對於學員們來說也是一種學習成果的檢視。尤其,透過觸碰蓄電瓶,把闖關的小朋友「電」的哇哇叫,從那一刻起,大家對「靜電」很難不留下深刻印象。
邏輯思考的「黑白摺學」、「益智解鎖」,與競爭對手鬥智的「唐伯虎點秋香」,是桃園國中學子的創意。美光科技帶來「乾冰好好玩」,讓參與者從遊戲中看見乾冰昇華現象。財團法人生物中心開發中心的研究員,指導大家如何製作乾洗手液,正好與防疫議題緊密結合。透過這些體驗活動,讓學子知道「原來,科學並不遙遠。」

桃園火車站的科普活動讓科學知識不再遙遠
人聲鼎沸的車站內外,迴盪的是科學討論的互動言語。這美麗的畫面,便是科普環島列車活動的初衷。透過串聯的努力,廣布科學種子,共享科普資源。主辦單位更用心地邀請偏鄉地區學子共同參與,藉此不僅縮短科學教育的城鄉差距,透過非紙本測驗的遊戲,喚醒小朋友的好奇探索心,主動探究日常生活面對的疑問,運用科學精神尋找答案。協辦的桃園火車站站長賴彥宇,對於日漸受歡迎的科普列車活動表示支持。賴站長表示,站方為了此次活動,花了不少心力,能見到學生有滿滿的收穫,感覺到很欣慰。

桃園國中數資班師生代表與新竹站人員進行交接
從台北站出發的列車,有特別的主題塗裝,車廂也略為改造成「科學實驗室」,8節車廂的專車,將一站一站,一棒一棒傳遞科普精神。桃園站的交接儀式,由義盛國小的師生以原聲合唱開啟序幕,最後與會來賓在台灣行政區地圖上,貼上桃園市拼圖,象徵交接完成,科普列車便繼續前往下一站。

桃園市自主學習3.0學員至新竹站進行科普活動
「我覺得這個讓科學的學習變得更多元,可惜的是,我國小的時候沒有這種資源。」參與擺攤的武陵高中學生設計了「吹球球大作戰」,讓闖關的小朋友體驗「白努力定律」的流速與壓力作用關係。對於活動設計如何兼顧趣味及科學理論,尤其在搖晃的火車上進行操作,負責擺攤的高中生們經過不斷地試講試教後,有了最佳呈現。在車廂裡帶領活動的師大附中學生表示,「激發對科學的興趣,比在短時間內透徹理解主題理論還重要!」。科技部期望透過多元創新的方式推廣科普教育,增進社會大眾對科學的重視。從這一次的活動中,我們看到許多科學的小種子,正在發芽中。

運用多重感官的科普學習,讓學子不再與科學保持距離
「如果實驗教室也可以打造成車廂就好了。」
「最重要的是要會晃動喔!」
兩位自主學習3.0學員的對話充滿童趣,也讓人不得不再次稱許科技部的用心設計,期待未來科普列車能持續行駛下去。

科普列車活動帶給學員前所未有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