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放牛囝仔到國家文藝獎,柯金源導演為我們分享踏實逐夢之路。
三合院長大的孩子,心裡裝著一片山海
彰化伸港的老三合院裡,住著一群忙著生活的家人,也住著一個每天放牛、在水圳裡學狗爬式的小男孩。那個男孩,就是後來被稱為「台灣最會說土地故事的人」——柯金源導演。
小時候,他家的水圳清澈得能看見魚蝦穿梭。那條小河,是他童年的泳池,是他第一個探索世界的入口,也是他心裡最早的一句承諾:
「這片土地這麼美,我要守護它。」
當其他孩子還在想未來要做什麼,他已望著遠山悄悄立志——「我要當探險家。」
沒有人知道,這個夢想會把他帶往七大洲、極地冰原、海洋深處,也沒有人知道,他會用鏡頭為台灣留下四十年的環境檔案,而得到三座金鐘及國家文藝獎等一百多項國內外獎項的殊榮。
桃園巿自主學習3.0實驗室經典專題遘座,今日就邀請柯導演來分享踏實逐夢之路。

🔺講座吸引了滿場孩子前來,關心四十年來台灣的環境變化。
興趣變成熱情,熱情變成一輩子的路
柯導演好奇詢問桃園國中生:「你們的興趣是什麼?」
他笑著分享,自己高中才真正接觸攝影,但家裡沒錢買相機,第一台相機是靠著多年打工、壓歲錢慢慢存來的。
沒有錢上課?那就買一本攝影書,看了一遍又一遍。
沒有老師?那就自學。
他說:「興趣、熱情、專注與毅力,讓他今天站在這裡。」
為了當探險家,他鍛鍊體能耐力;為了成為攝影師,他花五年學各種拍攝技巧;為了讓作品有深度,他規定自己每月一定讀完一本書。
他告訴孩子們:「你的未來,現在無法確定,但你現在的作為,將影響未來。」
同學們似乎被大師的金句點中,聽得入神也深入心裡。

🔺同學們認真聆聽柯導演的成功經驗。
四十年行腳:原來我是在替土地拍遺照
柯導演說,這些年走遍了台灣,也走進世界。他用「陽光、空氣、水、土壤」四個生命元素,帶孩子們看見這塊土地四十年來的變化。
■陽光:城市越高,孩子越難曬太陽
高樓遮住光線,法律不得不訂出「冬至日照至少一小時」來守護基本健康。
他輕聲提醒孩子:「正在長大的你們,每天要多曬一點太陽。」
■空氣:台灣空污世界第 45,彰化最嚴重
這是瑞士2023年空氣品質報告,台灣空污非常嚴重,戴奧辛讓牛不敢吃本地牧草、重金屬讓有機作物種不起來,每年超過 20 萬件陳情。
■水:雨量很多,乾淨的水卻越來越少
集水區被畜牧場、垃圾場污染;出海口冒出長長的黑絲帶;查究污染源常常要十幾年,等查到時,物種已經不在了。
柯導演沉沉地說:「我常覺得,我是在替環境拍遺照。」
台下有人吸了一口氣,有人低頭,有人凝眼望著柯導演拍下的「環境遺照」。
■土壤:農地被工廠侵占,孩子的河死了
據2018年農委會統計,全台有 13.5 萬間違章工廠、1.4萬公頃農地違規使用,工廠進入農地,所排放的廢水也就污染了農地,柯導演小時候家門前魚蝦滿滿的水圳,現在只剩垃圾與臭味。他不捨低語:「我家門前的水圳已死。」

🔺柯導演四十年來的記錄,同學們對於台灣環境應有更深的認識與體認。

🔺一條黑絲帶從出海口流出,孩子們心中應有不小的震撼。
被迫繞圈的海豚,我們的快樂值得嗎?
講到生態,他播放早期「獼猴騎腳踏車」、現在海豚在海洋館表演的影片。
學生們原本還有點笑意,看到後台海豚不停繞圈的鏡頭時,全場沉默。柯導演語重心長地說,海豚本來是群聚在大海悠游,現在卻不停地繞圈做刻版行為,顯示其身心的不安與壓力。
柯導演問:「難道,我們要將快樂建築在其他動物的痛苦上?」
孩子們搖搖頭。
靖媗說:「台灣是寶島,每個人都要一起保護。」
彥則說:「開發前,一定要對環境及生態保持同理心。」
這些反饋,比任何課本都珍貴。

🔺孩子們邊聽也邊寫反饋,這些內化的知識非常珍貴。
四十年如一日,只為守住這座島的呼吸
柯金源用一生拍台灣:森林的呼吸、海洋的顫動、濕地的潮起潮落、河流的黑影、物種消失前最後一刻的身影……有人問他:「你怎麼能四十年都做同一件事?」
他笑著說:「因為我從小就決定了要守護這片土地,而我到現在還沒有放棄。」
柯導演的分享,不只是講座,而是一場安靜卻震撼的覺醒,讓我們明白,環境不是別人的事,也不是等長大再做的事。因為「地球只有一個,台灣也只有一個。」我們應當時時守護,讓家園不再受傷。

🔺地球只有一個,台灣也只有一個,我們應當守護環境,讓家園不再受傷,感謝柯導演蒞臨分享,收穫滿滿。
活動照片連結:https://reurl.cc/rKD0K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