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怕!動作大一點,手不要停下來,頭、肩膀也可運用。去感覺音樂怎麼影響身體,走在節奏上,跑在節奏裡⋯」講師不疾不徐說著,只見一群學員手舞足蹈、忽兒表現憂愁,忽兒開懷大笑,肢體語言豐富。
「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探究性課程「我是小小藝術家」,聘請「演摩莎劇團」藝術總監洪珮菁擔任講師,藉由編演激發學員想像,以身體合作表達情感。

教師引導學員用肢體、表情來創作
教師引導學員用肢體、表情來創作
提起課程的構想,洪老師說:「表演藝術最重要的是開發孩子的想像創造力。」在講師的引導下,學員果真創意大噴發,三個人拿一件外套,賦予物品靈魂,想像有人在走路、喝水、洗澡。
另外,學員也用身體來表現春夏秋冬四季的花、水、火,以及貓、熊,最後合拍一張「四季的萬物創意照」。
洪老師驚喜的說:「學員創作的畫面比我想像的更好,表現令人驚豔。」。學員奇予說:「這門課要手腦並用,很好玩,我們學到怎樣用肢體表達情感及想法。」

學員藉由肢體動作,探索使用身體的方式

用肢體詮釋後面學員發出聲音
觀察彼此考驗反應力
課程活動還強調團體合作、共同創作。兩人一起走動,手碰手、腳碰腳、頭碰頭不能分開,得有默契。還有,一人拿麥克風說出各類聲音,其他人配合做動作;學員發出飛機起飛聲,有人作勢展翅,有人以耳鳴詮釋。「鏡子」練習時,洪老師播放熱情的拉丁音樂,兩個學員一組,跟著節奏動作一致、再變成多組一起,學員須善用模仿及觀察力,聽到換方向口令,模仿者變成帶領者,更挑戰應變能力,最後所有人動作一致,氣喘吁吁的完成任務。

多人動作一致,展現團隊默契
上完課芸光興奮的分享:「我很喜歡這堂課,可以跟同學有好多互動。」少青也說:「每次來上課,三個小時一下子就過了。」洪老師說:「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希望學員能藉由感官,來覺察臺上同伴及臺下觀眾的情感變化。」
就像繪畫,使用不同的筆刷、顏料來學習技巧;表演藝術也以肢體、聲音為工具,學習表達情感與創意。學員勇敢表現,果然發現藝術動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