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於15日,參與IRATDE(International Research Associa- tion for Talent Development and Excel- lence)雙年會。今年的會議主題為「開發潛能、邁向卓越」,與實驗室的成立初衷「拓展自我視野,跳脫學習框架」不謀而合。在計畫主持人吳淑敏教授帶領下,參與現場「資優教育展覽」,向與會來賓介紹實驗室過去二年來的經營架構與教學亮點。
每兩年固定舉辦之國際資優才能發展與卓越表現研究學會雙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為國際資優教育界之重要盛事。2008年成立至今已在多國舉辦大會,2017 年在杜拜舉行,今年移師台北,於4月12日至4月16日展開為期五日的會議。 會址設在德國雷根斯堡大學的IRATDE是個年輕的學會,致力於人才開發,創造力,卓越和創新的研究。是全球唯一一個為研究人員和現場專業人士設立的學會。為理論和實踐之間搭起橋樑,特別是在資優教育、能力建立和組織發展等領域。大會期間除了專題講座、論文發表等,15日假臺北市立大學辦理資優教育靜態展,其目的在向國際分享臺灣資優教育推動成果。現場彙集了各縣市推動資優教育的學校或團體,展示其豐碩的學習成果。
由於該雙年會屬於國際研討會,實驗室已事先安排建置官網的雙語頁面,同時製作實驗室簡介的雙語影片,讓國際友人於攤位上可以透過掃描QR code就能跨越語言障礙,了解實驗室迄今的課程記錄與學員回饋。現場也特地情商桃園國中英語資優班葉懿亭老師擔任即時翻譯工作。除此之外,布展時的攤位擺設規劃,也陳設出學員們在探究性課程所製造的3D模型與雷射切割作品。精細的作工,讓前來參觀的朋友再三地拿起來把玩。尤其,利用Arduino聲音感測器控制燈光開啟的聲控檯燈,更是所有作品中的人氣王。大家在檯燈前拍手就可以讓檯燈發亮,有趣的裝置吸引觀眾紛紛在作品前合影留念。
「資優教育不是菁英教育,而是找到個人的資優面,探索不同智能的最佳表現…」吳淑敏教授曾在接受教育電台訪問時對資優教育下了註解。與會朋友在聽完陳寶慧校長及羅麗萍主任對實驗室的辦學說明後,看見實驗室規劃的探究性課程便是為學生找到多元智能的亮點,對於「自主學習」的教育型態有了更具象的認識。同樣來自桃園市的參展學校老師興奮地說,「原來桃園有這樣型態的實驗教育啊!」外國學者則對媒合大學的規劃與混齡學習中做到差異化教學,比出大拇指表示,「interesting!」
短短四小時的展覽活動,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官網瀏覽數已超過八百多次的關注。相信在這一次的參展過後,實驗室的理念與行動會得到更多人的肯定,成為桃園市教育光譜中最耀眼的一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