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暑假學習課程不中斷,於19、20二日舉辦暑期探究性營隊活動。邀請長期推廣科普教學的曹齊平老師,以「生活中的科學_電磁場實驗與家電科技原理」為主題,帶領學生透過動手實作,增進對生活科技領域的認識。回顧二年前的暑假,曹老師同樣在實驗室舉辦過「拆家電學物理」的營隊,當時活動大受好評。今年營隊一開放報名,果不其然20位名額立刻額滿。
相較於上回的課程,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改採視訊方式進行課程。來自實驗教育、桃園國中以及國小高年級的學生,少了面對面互動交流的機會。但是不變的是,曹老師準備滿滿的家電科技原理,讓不同學習背景的學生,都可以深入淺出地學習!
在實驗室同仁的協助下,報名營隊的孩子如期取回實驗材料包,搭配曹老師圖文並茂的實驗講義。即便沒有辦法得到老師立即的關注,營隊學員也都可以享受在製作科學教具的樂趣中。
「爸爸,車子動了耶!」
來自富台國小五年級的黃奕彰同學,第一次接觸「麵包板」。在曹老師的指引下,將馬達與電池的接線插入麵包板插孔中,形成通路後,名為「迷你魔法車」的教具便往前駛去,學員興奮地放聲歡呼。
在為期二天的營隊中,曹老師準備了33個實驗,循序漸進地引導學員,從電流、電阻、電壓等基礎,慢慢加入電容器與各式感測器。在插入光敏二極體與音樂IC之後,魔法車立刻變身「垃圾車」;電晶體加上蜂鳴器也能製作出小小淹水警報器。將科學的知識轉化成聲光絢麗,同時又具有動感的「玩具」,電學原理不再難以親近。從第二天的活動,學員們都準時上線可見一斑。
課程的最後,曹老師讓學員從操作磁鐵和線圈的過程中,看見磁生電,電生磁。同時也討論了,線圈圈數與電壓高低的關係;從佛萊明右手守則探討移動電線、磁場與產生電流,連結到現有各式發電廠發電原理。有學員特別提問「偏光鏡片與電磁波」,曹老師也詳細地解釋。這一次的線上營隊,在深度的師生問答中,畫下圓滿句點。我們期待學員們開啟學習動機後,能自主探索更多生活科技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