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室舉辦生活科技營隊,認識「電與磁」原理
「不要背公式…」
「去感覺…」
「動手體驗…」

參與營隊課程的學員動手操作電子電路
時序進入暑假,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的課程服務未曾停歇,於2日邀請東南科技大學退休教師曹齊平老師,開設暑期營隊,帶領學員藉由「拆家電」來「學物理」課程。參與活動的一般生與自學生共計18人,在曹老師的精彩圖說中,由淺入深地進入電與磁的生活科技領域。擅長用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物理知識的曹老師,在課程中除了不斷向學員提問,也提醒學員「不動手不接觸實況,不可能真正的學懂,只是死記理論而已」

自主學習3.0實驗室學員擔任課程助教
本次營隊主題為「生活中的科學」,學員們在老師的指引下認識「麵包板、發光二極體、電阻、電容器」等常見電子電路設備,同時透過動手操作LED的明滅,了解「電的流動、歐姆定律」等電學知識。曹老師以高速公路車流、籃球打氣等等生活化例子來解釋電阻的構造與原理,「車輛愈多,車流愈緩慢,電阻愈大就等同於大塞車…」有趣的比喻讓抽象的「並聯和串聯」概念也能「秒懂」第一個教學活動是認識電子電路設計的基礎「麵包板(breadboard)」,原來這片布滿密密麻麻插孔的板子,在真空管電路的年代還真的是用「麵包」做成的呢。

曹老師拆解吹風機,讓學員認識元件與運作原理
目前曹老師致力於研發製作科學教具,推廣科普教學。為期二日的營隊也將陸續增加更多電子零件設計教學,並變化出更多有趣的遊戲。最值得一提的是,實驗室的學員鈞祺與又懿擔任本次營隊助教。在今年的實驗教育成果發表中,利用馬達、齒輪以及雷切板材,設計出摩天輪、海盜船等縮小版設施,讓與會來賓眼睛為之一亮的作品「魔法遊樂園」,便是曹老師指導的成果。二人以過來人的經驗,細心地桌間巡視,並親切地協助營隊學員解決問題。

營隊優質內容吸引一般生共襄盛舉
桃園國中陳寶慧校長在營隊開始前的精神講話中特別期勉學員,學校教了許多學科的解題技巧,但是成績之外的動手實作、創造力、批判思考…等等考試不會考的能力也不該偏廢。從隨處可見的家電了解科技真實的應用在生活中,好好玩的各項實驗設計,啟蒙學員成為生活科技小博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