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指出,臺灣是全球受境外假訊息侵擾最嚴重的國家,已蟬聯十年榜首。現代生活,新聞平台、媒體社群的資訊爆炸,不乏假新聞。「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邀請「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監事黃子明主任,以多年媒體人經驗,為學生介紹新聞圖像的真實、想像和造假,建立媒體識讀能力。
◼︎圖像影響大 科技生圖須謹慎
黃主任以一張震驚全球「敍利亞小難民屍體漂流上岸」的照片開場說:「當時歐洲緊縮難民政策,這張照片使各國飽受人道壓力。後來,德國總理梅克爾宣布收留更多的難民。」一張照片可改變國家政策,圖像情緒感染力強大,閱眾須有所了解。
拍攝角度能製造錯覺,現代科技可輕易合成影像。黃主任展示一張小鎮淹大水照片,再對照一張拍攝者蹲低,用廣角鏡頭拍攝水管溢水的照片,使人了解原來如此。接著,展示兩張籃球賽照片,並嚴肅地說:「一張是原始照片,一張是記者為了讓球賽看起來精采,用製圖軟體加了一顆球。濫用科技背叛了讀者的信賴,媒體人應該警惕。」
接下來談到「新聞插圖」,許多新聞議題難用真實照片呈現,所以製圖表達觀點。螢幕出現《時代》雜誌探討未來生物科技對人類影響的新聞插圖,畫面是女人撕下面膜露出年輕臉龐,隨後黃主任補充:「美國報紙主編協會調查,新聞插圖被讀者閱讀的比率最高,這是運用製圖軟體的人為創作,但不能稱為假照片。」
◼︎辨識假照片 發掘細節失真處
只要給條件,AI就可生成圖文。黃主任以普丁、習近平會面及川普被補的照片說明:「普丁耳朵異常大,習近平臉部比例怪,警察逮補川普的手很不自然,仔細看就會發現。」對於太聳動或戲劇性的影像、新聞,要抱持懷疑,不要散播假消,黃主任鼓勵大家利用有公信力的平臺查證,做個媒體識讀的行家。
學員芊晴回饋:「影像影響力真大,所以要小心查證。」沛希說:「媒體識讀實在重要,感謝講師分享好多案例。」亞樂說:「講師播放一張我看過的照片,竟是假的,讓我震驚!謝謝講師教導分辨圖像真假的技巧,收穫很多。」